注册 找回密码

口腔医学网

搜索
查看: 991|回复: 0

少年错牙合ICP髁突位置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7 18: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采用颞颌关节X线侧位照相的方法,通过对正常人与错牙合病人ICP髁突位置的观察、比较,探讨错牙合对髁突位置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正常牙合组:从西安各中学中挑选正常牙合受试者39名(男:21;女:18。年龄12—19岁,平均15岁)。第一磨牙关系中性,前牙超牙合、覆牙合均小于4mm,比值大于1,牙列完整、整齐,牙合关系正常。
    错牙合组:本院正畸科初诊病人130名(男:62人;女:68人。年龄12—17岁,平均14岁)。前牙超牙合大于4mm为深超牙合,前牙覆牙合大于4mm为深覆牙合。
    2、透照仪器与方法
    仪器:国产500mA X线机
    方法:用颞颌关节摄影固位器头颅固位,受试者头侧位俯卧于摄影台上,头矢状面与暗合平行。投射角度足侧倾斜25o。射入距离:75cm。髁突位置居中: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后间隙相等;髁突前移位:关节后间隙大于前间隙;髁突后移位:关节前间隙大于后间隙。经统计检验左、右侧关节髁突位无显著性差异,故两侧合并计算。
     结   果
    1、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髁突位置(表1)
表1 错牙合与正常牙合的ICP髁突位置
颌型例数居中%前移%后移%其它
正常牙合784661.52126.979.02
Ⅰ类错牙合1045351.03129.81615.44
Ⅱ类错牙合885764.81820.51314.89
Ⅲ类错牙合        682435.33247.01116.21
合 计     338182 102 47 16

    1安氏Ⅰ、Ⅱ类错牙合的髁突位置与正常牙合差距不明显(p>0.05)Ⅲ类错颌的髁突前移位置高于正常牙合(p<0.05),其后移位差别不显著(p>0.05)。
    2、超牙合、覆牙合形式对髁突位置的影响(表2)
表2 超牙合、覆牙合形式对髁突位置的影响
类型例数居中%前移%后移%其它
正常牙合组784861.52126.979.02
正牙合组        
深超牙合深覆牙合组945457.42122.31819.11
深超牙合正常覆牙合组443068.21227.3002
深覆牙合正常超牙合组201155.0210735.00
正常超牙合正常覆牙合组402152.5717.51127.51
反牙合组541833.33259.335.61
开牙合组800787.5112.50

    深覆牙合深超牙合、反牙合、开牙合组的髁突后移与正常牙合组差别不显著(p>0.05),深超牙合正常覆牙合组髁突后移位与正常牙合组差别显著 (p<0.05=,深覆牙合正常超牙合组、正常超牙合覆牙合组髁突后移与正常牙合组差别非常显著(p<0.01)。
    深覆牙合深超牙合组、深覆牙合正常超牙合组、深超牙合正常覆牙合组、正常超牙合覆牙合组髁前移与正常牙合组差别不显著(p>0.05),反牙合组、开牙合组髁前移与正常牙合组差别非常显著(p<0.01)。
    3、超牙合覆牙合比值对髁突位置的影响(表3)。
表3 超牙合覆牙合tt值对髁突位置的影响
类型例数居中%前移%后移%其它
正常牙合组784361.52126.979.02
超牙合/覆牙合<1组542546.3611.12342.60
超牙合/覆牙合≥1组1429063.43625.4128.54

    超牙合/覆牙合≥1组的髁前移、后移位与正常牙合组差别不显著(p>0.05),超牙合/覆牙合<1组的髁前移、后移位与正常牙合组及超牙合/覆牙合≥1组差别分别为显著(p<0.05)和非常显著(p<0.01)。
    讨论  
    1、错牙合对髁突位置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安氏Ⅰ、Ⅱ类错牙合髁突移位与正常牙合组差别不显著,结果同Iangervall、陈永进的结论一致,Iangervall认为影响口颌系统的牙合因素主要是牙合干扰而不是错牙合[2],陈永进的结论为正常
    牙合与各类错牙合的髁突位置及下颌运动无显著性差别。关于髁突位置的临床意义,Weinberg、Rieder等学者认为髁突位置的变化与口颌系统紊乱的症状与体征有显著相关性,在口颌系统紊乱的诊断、治疗中有重要意义[3] [4]。本研究结果提示安氏Ⅰ、Ⅱ类错牙合与口颌系统紊乱的发病无密切关系。在研究中安氏Ⅲ类错牙合髁突前移与正常牙合之间有显著差别。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错牙合受试者均来自正畸科,其中的反牙合比例过高(27/39)所致。作者认为由于安氏错牙合分类是以上、下颌第一磨牙关系为依据的,是形态学上的分类,没有反应咬合与关节、肌肉的关系,所以错牙合并非等于病理牙合。
    2、超牙合、覆牙合形式对髁突位置的影响
    Thomson等认为深覆牙合常伴有咬合距离过低而使髁突后移位[1]。但在我们的结果中并非各类深覆牙合都有髁突后移位,在深覆牙合深超牙合组髁突位置与正常牙合组无明显差别,而只有深覆牙合正常超牙合组髁后移位高于正常牙合组,结果说明覆牙合越大、超牙合越小的牙合型是引起髁突后移位的主要因素。同时提示对前牙牙合型的分析不能只考虑覆牙合或超牙合,而应把两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在根据错牙合的超牙合、覆牙合比值的大小分组比较中可见:超牙合/覆牙合≥1组与正常组髁突位置无差别,而超牙合/覆牙合<1组的髁突位置与正常牙合组及超牙合/覆牙合≥1组差别显著。超牙合、覆牙合比值比值反映了切导斜度的大小,超牙合、覆牙合比值大则切导斜度小,反之则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切道斜度与髁突位置关系密切。Okeson等认为切道斜度是影响颞颌关节及下颌运动形式的重要因素[5],切道斜度过大则下颌在闭口过程中被迫后移,从而导致髁突后移位。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切道形式也影响髁突位置,反牙合及开牙合病人,其切道斜度为负值和零值,这两组髁前移均明显高于正常牙合组。根据Weinbery、Rieder等学者的结论[3] [4],本研究结果提示前牙牙合型及切道斜度和口和系统紊乱的发病关系密切。
    本研究中超牙合、覆牙合正常但有个别牙错位的错和组其髁突后移位明显高于正常和组,说明个别牙错位也是影响髁突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1、安氏错牙合分类与髁突位置关系不密切。
    2、并非各类深覆牙合均可使髁突移位,前牙牙合型及切道斜度是影响髁突位置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Thomson H. Occkusion.Bristol:John Wright and Sons Limited,1975:134
    2. Ingervall B.Prevalance of mandibular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and its relation to 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 malocclusion.J Oral Rihabil 1983;10:455
    3. Weinberg LA . The role of stress , occlusion and condyle position in TMJ dysfunction-pain. J  Prosthet  Dent 1983 ;49: 532  
    4. Ried CE , et al . Comparision of  the multiphasic dysfunction profile with late-ral transection radiographs. J Prothet Dent 1984;52:572
    5. keson JP. Fundamentals of occlusion and tempromandibular disorders.Missouri:CV Mosby Co,1985:1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蜀ICP备2022008020号-2|手机版|小黑屋|口腔医学网

GMT+8, 2024-5-19 00:22 , Processed in 0.0426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