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口腔医学网

搜索
查看: 1079|回复: 0

粘固对金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7 16: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目的:考察粘固对3种唇面全瓷颈缘制作的金瓷冠的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本文对3种唇面全瓷颈缘制作的金瓷冠,进行粘固前后的边缘适合性比较。结果:3种金瓷冠的边缘浮出量因粘固而明显增加,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结论:适当的粘固前适合性,有利于形成较好的粘固后适合性,进一步证实了代型隙料使用的必要性。
  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是影响其修复成败的关键,直接影响到修复体的固位、美观及牙周组织健康。金瓷冠唇面全瓷颈缘常用的制取技术,是直接制取技术,由于其存在代型磨损,瓷坯易脱、取出不完整等缺陷,近年发展了瓷蜡技术和瓷树脂技术,使瓷坯易于完整取出,尤其是瓷树脂技术,更具备可在口内直接塑出颈缘,光固化后完整无损地取离基牙,其制取更准确,但有关边缘适合性的研究甚少,Lomanto(1992年)对3种金瓷冠的边缘适合性比较表明,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但瓷蜡法制取的金瓷冠边缘适合性最佳,国内尚未见有关报道。本文通过3种金瓷边缘适合性粘固前后的比较,探讨粘固过程对其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用中熔合金制取一个切宽5mm、颈宽6.5mm冠长5.3mm的上中切牙主代型,修整其唇面颈缘呈90度肩台,宽1.5mm,舌面颈缘为凹槽型、轴壁锥度为8度,作出中线延伸切割标记后,以拜耳硅橡胶印模材料和日本产超硬石膏复制代型30个,在其上用嵌体蜡制取底层冠蜡形,常规真空包埋后用CW-PA型烤瓷用镍铬合金(华西医大和成都科大研制)完成铸造,打磨各面厚度至0.3-0.4mm,常法预处理并上底层瓷0.2mm,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标本用于不同颈缘技术制取。
  1.1.1直接提取技术:以专用液调和Vita VMK68体瓷(西德)于就位代型的底层冠颈部,振荡吸水塑出2mm宽颈部瓷,常规烧结并添加修整两次,再在Fauncher成形器塑出专用液调和的体瓷完成体部瓷塑形,同法烧结后常法自身上釉。
  1.1.2瓷蜡技术:同上法,仅颈缘瓷以瓷蜡比7:1的瓷蜡混合剂以电蜡刀塑形。瓷蜡制剂由松风嵌体蜡熔化后加入上述体瓷混合均匀,代替专用液以便塑形,嵌体蜡可在高温下完全燃烧挥发。
  1.1.3光固瓷树脂技术:上瓷法同前,仅颈缘区用3:1的瓷树脂比之混合剂型形,光固化40秒后塑形修整两次。瓷树脂制剂由GLUMA粘结液与上述体瓷混合均匀而成,高温下完全燃烧挥
  1.2粘固前将金瓷冠指压就位于代型后,放于电子万能试验机(WD-10A型、广州)上,垂直加载5kg,维持10min,置于XJZ-6型正置式晶相显微镜下,放大100倍测量其边缘浮出量,测量点位于颈缘周时钟12、3、6、9点两侧各lmm处,共8个数据。唇侧中点两侧的2点及近远中点唇侧各1点共4点,反映唇侧全瓷颈缘的密合性,总的8点反映整个边缘的适合性。每测量点记号于镜下为一区域,故取其两端及中点的平均值。粘固后的测量采取磷酸锌粘固剂粘固,按粉液比0.19g/0.04ml常法调拌lmin,粘固方法压力同前,半小时后用自凝塑胶包埋试件,24h后沿辱舌及近远中向中点线,在6000kg加沙射流机床(成都产)上片切,各面由粗到细打磨至测量点,再于上述显微镜下测量其绝对边缘差异,每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该值与边缘浮出量为同一指标,但片切法测量更准确。
  2.结果
  各组唇侧、总体边缘适合性,在粘固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粘固剂明显影响修复体的完全就位,使边缘浮出量增加。边缘浮出量的绝对值均在100p以内,低于Mclean的120g的临床可接受范围。
  3.讨论
  边缘适合性是指修复体边缘到牙颈备体颈缘间的垂直距离。其优劣直接影响到牙周健康、修复体美观及固位力的保持。本实验通过3种唇面全瓷颈缘制取技术,获得更为精确、美观、健康的龈缘形态,特别是对改进的瓷蜡技术和瓷树脂技术,其代替传统直接制取技术获得的边缘适合性在粘固过程的变化,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实验结果表明,3种唇面全瓷颈缘制取技术制作的金瓷冠,均因粘固而使边缘浮出量明显增加,与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同。这是因为粘固剂在就位过程中,冠逐渐密贴使其溢出困难而使冠内压增高,使部分粘固剂留于修复体与牙体间的缘故。另外,受制取技术影响的唇侧边缘适合性和总体边缘适合性,均有明显增加,说明边缘适合性的变化,受不同的唇面全瓷颈缘制取技术的影响不大,而粘固本身对其影响较大。任何提高边缘适合性的唇面全瓷颈缘制取技术,都应配合粘固时冠内压的降低措施使用。本实验结果,粘固后的边缘浮出量,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适合于临床的应用。同时,从各组粘固前后的边缘浮出量的增长幅度,可看出一个规律,即粘固前边缘浮出量较大者,在粘固后增加量较小,这是由于较差的适合性使得粘固剂易于溢出,冠内压力得以降低所致,虽然以降低粘固前适合性来减少粘固后的增加量不可取,但提示应采取其他手段降低粘固时的内压力,提高粘固后最终的适合性,如采用代型隙料,设计粘固剂溢出道等方法,通过预留粘固剂的空间,促进粘固剂的顺利溢出,降低冠内压力,使修复体与牙体更贴合,封闭性、固位性更佳。
  4.小结
  粘固前后各组边缘适合性有变化,粘固后边缘浮出量明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粘固前适合性较差者,粘固后浮出量增加较少,提示应设法降低粘固时的冠内压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蜀ICP备2022008020号-2|手机版|小黑屋|口腔医学网

GMT+8, 2024-5-2 10:06 , Processed in 0.0568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