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口腔医学网

搜索
查看: 1107|回复: 0

老年人牙缺失后的组织特点及修复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7 16: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年人由于本身的生理特点以及缺牙的时间较长、缺牙的数目较多等诸因素,通常表现为更复杂的牙齿排列及咬合状况。这就决定了修复不仅仅是单纯的缺牙“镶补”,而应该十分重视修复前的口腔检查、资料分析及术前处理,合理的设计和适度的恢复咀嚼功能。这样,可促进和维持口腔组织健康,至少不造成口腔组织的长远性损伤。
  1 老年人牙缺失后口腔组织临床特征的有关几个问题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相对处于逐渐退化状态,表现为肌力减弱、皮肤粘膜弹性降低,腺体分泌减少等,除此之外,口腔内牙列与咬合也存在一定的特点。
  1.1 义齿设计应与牙周组织支持能力相对适应
  老年人牙周组织包括牙周纤维出现退化,
临床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牙龈退缩、冠根比例失调。慢性牙周炎、创伤,可造成齿槽骨缺损、牙周袋形成。如果伴有不同程度的牙列缺损,可进一步加重口内残存牙的负荷。所以,在修复中义齿的支持形式、基牙的位置与数量、固位体设计类型、 0.jpg 力恢复大小、基托的覆盖面积等均应与牙周组织的支持能力相适应。 1.jpg
  1.2 邻接点的恢复
  牙龈退缩、牙缺失后邻牙倾斜移位、对牙伸长等因素都可改变牙与牙邻面间的解剖生理状况,使牙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2.jpg 力的均匀分布受到影响。食物嵌塞、龋病发生、局部口腔卫生不易清洁,进一步加重了对口腔组织健康造成的危害。消除食物嵌塞,恢复正常的邻接关系是很重要的。 3.jpg
  1.3 面位置、形态与 4.jpg 平衡 5.jpg
  牙列的面位置和牙 合曲线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征,是发生正常 6.jpg 功能的生理基础。它与牙冠的高度及牙排列的形式密切相关。老年人经长期的咀嚼,加之缺牙等口内环境的改变,常呈现 7.jpg 面不均匀磨耗、 8.jpg 平面高低不平、 9.jpg 曲线改变等临床表现,进而产生 10.jpg 创伤、咬合干扰、咀嚼功能减低等临床问题。在 11.jpg 架上进行各种颌位咬合接触状态的分析,在失牙修复中,重建余牙的 12.jpg 面形态及整个牙列的 13.jpg 平面和 14.jpg 曲线,对于有效地恢复修复体的功能效率和 15.jpg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6.jpg
  1.4 颌间支持与颌面部组织健康
  牙列的正常咬合及颌间支持维持了颌面部、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等组织的正常解剖形态和生理机能。老年人较其它人群相对而言,存在有较严重的牙列磨耗、较多数目的牙缺失、上下颌双侧后牙缺失及上下颌交叉缺牙等情况,常迫使上下颌骨间垂直位置关系和水平位置关系发生变更,直接影响到面下1/3高度和颌面外形,使与咀嚼系统相关的组织发生病理变化。在修复前应注意保持上下颌骨间的正确位置关系。在修复中还应特别注意垂直高度的恢复与组织相适应。
  2 适合口腔生理特点的义齿设计
  义齿设计应遵循有关机械力学和生物力学原则,老年人还应根据全身的生理特点、口腔内组织复杂情况,针对性的进行义齿的设计和制作。
  2.1 尽量保留健康的牙根
  对于Ⅱ度松动牙及齿槽骨吸收2/3以内的牙根应考虑予以保留,并尽量对残根采取螺纹针、根管钉固位,充填后冠修复或直接冠桥修复。对于仅有少数余牙的牙弓内残根,应根据牙根的状况及修复设计的需要,从支持、固位、稳定的角度出发,有侧重的设计长冠、短冠、核冠,以作为覆盖义齿的基牙。这将对延缓牙槽骨吸收,提高义齿修复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2.2 保护牙周支持能力不足的牙
  重视口内余牙的临床牙冠高度(冠根比),特别是有牙周疾患或需用作基牙的牙齿。牙列内支持不足的松动牙应行各类牙周夹板固定。对于面磨耗形成的锐边陡尖以及伸长牙要重视术前调 17.jpg ,调磨过多者需作冠保护。对于牙弓内仅余少数弧立牙,即使牙周支持组织正常,也最好降低牙冠高度作套筒冠式覆盖义齿。双侧后牙全部缺失,余留前牙支持不足者,应特别强调修复后后牙间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状况,否则因前牙负荷过重,加重前牙损伤。 18.jpg
  2.3 保持和恢复下颌的正确位置和适度的垂直高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蜀ICP备2022008020号-2|手机版|小黑屋|口腔医学网

GMT+8, 2024-4-28 18:17 , Processed in 0.04790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