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口腔医学网

搜索
查看: 1454|回复: 0

下颌后牙固定桥支持骨组织应力的三维有限元法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6 22: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Ⅲ.不同类型固定桥桥体下皮质骨应力的分析比较
    摘 要:目的:比较下颌后牙固定桥不同类型桥体下皮质骨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设计临床上常用的3种类型桥体:改良鞍式、改良盖嵴式和盖嵴式桥体,其与桥体下粘膜接触的面积比分别约为1∶2/3∶1/3。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出2种载荷的桥体下皮质骨单元的最大主应力(εmax)和最小主应力(εmin)值。结果:3种桥体下皮质骨的应力分布规律相似,但接触面积较大者其皮质骨应力较小,应力最大值分别相差约5%~7%。结论:不同组织接触面积的桥体,对桥体下骨组织应力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皮质骨 不同类型桥体 三维有限元法 应力
    固定桥修复中,桥体组织面形态与接触面积的设计和制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许多学者[1~4]认为组织面高度光滑,在不影响美观、舌感和发音情况下接触面积越小越好。但小面积接触
    是否会使桥体下骨组织应力大幅度增加,目前尚未见有关报道。本文系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考察下颌后牙固定桥不同类型桥体下皮质骨的应力分布情况。
    1 材料和方法
    1.1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模型建立、材料力学参数、实验假设,见参考文献[5]。
    作者共设计3种不同组织面接触面积的桥体,以分别模拟改良鞍式、改良盖嵴式和盖嵴式桥体。3种桥体组织面接触面积比约为1∶2/3∶1/3,单元数不变,其接触面平面示意图见参考文献[6]。
    1.2 加载条件
    垂直向加载和舌颊水平向加载2种方式,各基牙及桥体载荷量分别为20 kg。
    1.3 分析方法
    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出3种类型桥体下皮质骨单元的最大主应力(εmax)和最小主应力(εmin)值,单位kg/mm2。
    2 结 果
    2.1 改良鞍式桥体下皮质骨应力
    改良鞍式桥体下皮质骨应力结果见参考文献[6]中表2。垂直向加载时,皮质骨均为压应力。εmax范围-0.211~-0.119 kg/mm2;εmin范围-0.355~-0.201 kg/mm2。水平向加载时,εmax大部分为拉应力,范围-0.004~0.283 kg/mm2;εmin均为压应力,范围-0.249~-0.009 kg/mm2。
    2.2 改良盖嵴式桥体下皮质骨应力
    改良盖嵴式桥体下皮质骨应力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垂直向加载时,皮质骨均为压应力。εmax范围-0.224~-0.125 kg/mm2;εmin范围-0.375~-0.215 kg/mm2。水平向加载时,εmax大部分为拉应力,范围-0.0042~0.301 kg/mm2;εmin均为压应力,范围-0.264~-0.0095 kg/mm2。
表1 有关材料的力学参数

材料弹性模量(MPa)泊松比引自文献
牙釉质4.14×1040.30[1]
牙本质1.86×1040.31[2]
牙周膜68.90.45[2]
皮质骨1×1040.30[3]
松质骨250.00.30[4]
粘膜10.00.40[3]
合金8.92×1040.42[1]

     
    2.3 盖嵴式桥体下皮质骨应力
    盖嵴式桥体下皮质骨应力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垂直向加载时,皮质骨均为压应力。εmax范围-0.239~-0.133 kg/mm2;εmin范围-0.395~-0.228 kg/mm2。水平向加载时,εmax大部分为拉应力,范围-0.0045~0.322 kg/mm2;εmin均为压应力,范围-0.281~-0.0101 kg/mm2。
表2 盖嵴式桥体下皮质骨应力(kg/mm2)
部位应力值部位应力值
近中颈部1.23根中部近中0.182
远中颈部0.65根中部远中0.26
颊颈部0.57根中部颊侧0.35
舌颈部1.52根中部舌侧0.06
根尖部-2.7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蜀ICP备2022008020号-2|手机版|小黑屋|口腔医学网

GMT+8, 2024-6-2 17:08 , Processed in 0.0436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