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口腔医学网

搜索
查看: 970|回复: 0

少年错牙合的下颌运动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7 18: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为了探讨错牙合对ICP、下颌运动及颞颌关节的影响及病理意义,本文从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及临床检查、颞颌关节X线摄影等方面对104例错牙合、30例正常牙合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1)安氏各类错牙合与口颌系统的功能状态有一定关系,但影响口颌系统的直接因素是前牙牙合型,并且错牙合并非病理牙合。(2)前牙牙合型是影响口颌系统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所有的深覆牙合和超牙合/覆牙合<1者都是病理
    牙合因素,深覆牙合和超牙合/覆牙合≥1者及浅覆牙合和超牙合/覆牙合<1者对口颌系统并无明显不良影响,而只有深覆牙合且超牙合/覆牙合<1者是影响口颌系统的病理牙合因素。
    关键词:错牙合   下颌运动    病理牙合
    关于错牙合对口颌系统的影响,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但认识尚不一致。有些学者认为凡是错牙合就是病理牙合⑴,有人则持相异的见解⑵。在错牙合研究中,学者们尤其重视的是前牙牙合型异常对口颌系统的影响,认为深覆牙合及超牙合/覆牙合<1者为病理牙合因素⑶。本文将从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及临床检查、颞颌关节摄影等方面,探讨错牙合对口颌系统的影响。
    材料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正常牙合组:从中学生中挑选正常牙合30名(男:16 ;女:14。年龄12—19岁,平均15岁),牙列整齐、完整,牙合关系正常;前牙超牙合、覆牙合均小于4mm,比值大于1。
    (二)   错牙合组:正畸初诊病人104名(男:50;女:54。年龄12—17岁,平均14岁)。
    二、研究手段和方法:
    (一)   ICP临床检查:嘱受试者端坐,自然张、闭口10余次,然后闭口至牙初接触即止,检查上下牙接触状态,再令其用力咬合。如下颌无滑动则肌位与牙位一致,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on ICP)正常;如下颌滑动后才进入ICO,则表明牙位与肌位不一致,ICP异常⑶。
    (二)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
    1.仪器:美国产K-5AR型MKG。
    2.测试项目:
    (1)势位至ICO张闭口运动:嘱受试者下颌放松处于姿势位(Postural position PP),并保持5秒钟,然后从该位作中度开口,再闭合至ICO,观察姿势位与闭合道的关系,姿势位与闭合道的距离大于0.25mm即为姿势位与闭合道不一致⑷(图1略)。
    (2)姿势位至ICO闭合运动:嘱受试者下颌处于姿势位,保持5秒钟,然后闭合至ICO,向上运动距离为V值;向前运动距离为A值(图 2略)。
    (三)   颞颌关节X线摄影:
    用颞颌关节摄影固位器头颅定位,常规薛氏位投照,观察ICP时的髁突位置。
    结果
    104例错牙合受试者根据第一磨牙牙合关系(安氏分类)和前牙牙合型分组,各组的下颌运动及髁突位置分别与正常牙合比较,结果如表1、 2。其中ICP双向移位3例,按其主要移位方向合并计算。
    安氏Ⅱ类错牙合中,深覆牙合且超牙合/覆牙合〈1者9例(27.3%),其中6例表现为下颌运动异常。Ⅲ 类错牙合中反牙合21例(70%),10例表现为下颌运动异常。
    深覆牙合以及超牙合/覆牙合〈1者,ICP后移、姿势位在闭合道之前、A值、髁突后移为与正常牙合差别非常显著(P〈0.01 〉
    讨   论
    本文对安氏各类错牙合的研究结果(表1、2)说明,安氏各类错牙合与口颌系统的功能状态有一定联系。但Ⅱ类错颌中影响口颌系统功能状态的因素主要是那些覆牙合较大超牙合较小的牙合型;Ⅲ 类错牙合中影响因素主要是反牙合,表明安氏各类错颌与口颌系统的关系主要在于其前牙颌型的不同。Ⅱ类、Ⅲ 类错颌中浅覆颌以及超颌/覆颌   1者并未对口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错颌并非都是病理颌。安氏错颌分类是以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关系为依据的,反映不出颌与关节、肌肉的关系,所以对错颌的病理因素分析不能单纯以其类型为依据。
    在对前牙颌型的分析中,虽然深覆颌和超颌/覆颌〈1者的下颌运动异常及髁突后移位均高于正常颌组,但深覆颌组的超颌/覆颌〈1者和超颌/覆颌   1者,其下颌运动及髁突后移与正常颌无显著差别(表1、2)。Graham等认为深覆颌者切道斜度大、下颌被迫后移⑸。但切道斜度是由覆颌与超颌共同决定的,深覆颌且超颌/覆颌   1者其切道斜度并不大,因此对口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并非所有的深覆颌和超颌/覆颌〈1都是病理颌因素,单纯用覆颌大小及超颌、覆颌比值都不能完全反映前牙颌型对口颌系统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深覆颌且超颌/覆颌〈1者的下颌运动异常和髁突后移显著高于正常颌组,说明深覆颌且超颌较小是导致口颌系统功能异常的病理颌因素。该类病人由于其覆颌较大,因此在开口、切咬、前伸运动时咀嚼肌额外工作⑹。并且因其切道斜度过大,在闭口运动时下颌被迫后移,导致 ICP和髁突后移位⑸,而使A值较小甚至负值,姿势位在闭合道之前⑷。
    本研究中,少年反颌者的下颌运动和髁突位置不同与正常颌,说明反颌影响口颌系统的功能状态。Okeson等认为切道斜度的大小和形式是影响颞颌关节和下颌运动的重要因素⑺,反颌者由于其切道斜度为负值,从而下颌前移,使A值较大,姿势位在闭合道之后⑷。
    结论
    1、安氏各类错颌与口颌系统的功能状态有一定关系,但其直接影响因素是前牙颌型,并且错颌并非都是病理颌。
    2、前牙颌型是影响口颌系统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所有的深覆颌和超颌/覆颌〈1者都是病理颌因素,只有深覆颌且超颌较小者是影响口颌系统的病理颌因素。
    参考文献
    1、Mohlin R:Europen J Orthod 1983;4:155
    2、Greenes M et al:J prosthet Dent 1982;48:184
    3、Thomson H:Occlu。Bristol:John wright and Sons Limited 1976:134,155
    4、李玉超等:全军口腔颌面专业会议论文选编(第五届)P60
    5、Graham CH:Austral Dent J 1976;21:15
    6、王惠芸: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85;1:40
    7、Okeson JP:Fundamentals of Occlusion and TemPormandibular Disorders。Missouri:CV Mosby CO,1985;1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蜀ICP备2022008020号-2|手机版|小黑屋|口腔医学网

GMT+8, 2024-6-1 20:40 , Processed in 0.0652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